一位朋友在信中提及:“我覺得自己有親密障礙。”
她不怎么和任何人聯系,比如剛剛認識的人、認識很久的人(如十年以上的老同學),甚至是家里的親戚朋友。
哪怕是身邊的老公,除了孩子的問題,便再無其他溝通。
家庭氛圍安靜而冷清,經常陷入“老公玩手機她看書”的局面。
她感覺自己活在一個人的世界里,覺得自己很差勁,誰都不想聯系。
其實,在如今這個社會上,有很多人,都無法與人真正的親密。
即使他們已經走入婚姻,擁有伴侶。
我們為什么渴望親密
時常有一些其他朋友給我留言,問一些類似的問題:
為什么我在社交場合很緊張?
為什么我總是感覺同事不待見我?
為什么我想與人打交道,但在一起就覺得難受?
……
這所有的問題,在本質上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需求:
我們渴望與他人親密。
渴望與他人建立一種聯系,如同需要陽光、空氣、水、食物……
渴望親密是一種本能。
它能確認我們的存在,能夠幫助我們抵抗孤獨、死亡等最根本性的焦慮。
當我們還沒有降生到這個世界,我們通過“臍帶”與母親建立親密關系,我們從母體內獲取養分,然后自然生長,到呱呱墜地。
通過連接,我們獲得了親密帶來的許多好處。
當我們哇哇地第一聲哭泣,赤身裸體地來到這個世界。
我們通過身體與母親建立親密,母親喂養我們,擁抱我們。
當我們能睜開眼睛,好奇地看待這個世界。
我們通過情緒與母親建立親密,哈哈大笑或者哇哇大哭,以便獲取母親的關注。
在我們生命密碼的底層,親密賦予了我們生命、生存和意義。
它是如此地重要,我們自然也就會本能地去尋找和追逐親密。
你可以嘗試從兩方面努力:坦誠接納真實的自我、努力實現理想的自我。
大概是在四五年前的時候,因為生活中發生了一個比較重大的變故,我得了抑郁癥。
在最初的時候,我并不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癥。
我只是覺得自己的情緒不是那么高漲,喜歡一個人宅在家里發呆。
有一次我坐在沙發上,足足發呆了10個小時,一動不動,什么也不想。
后來,我拒絕社交,然后失眠……直到腦海里萌生出“活著真沒意思,不如死了算了”這種念頭的時候,我意識到自己可能生病了。
我去了醫院,開了抗抑郁的藥物,失眠得到了緩解。
但是我的情緒并沒有隨之變得高漲,我還是沉浸在對自我的徹底否定當中,覺得自己一無是處。
有一天傍晚,我媽拉著我走到了小區樓下,她指著來來往往的人,對我說:
“從現在開始,你數一數,從我們面前經過的10個人。你告訴我,你覺得自己,比她們誰差?”
母親的這句話,好像宿醉后的老陳醋,讓我一下子清醒了。
說這個故事,其實想要表達的是,我們對自己的認知,很有可能會因為境遇,而與事實存在一些偏差。
順風順水的時候,我們感覺自己天下無敵。
諸事不順的時候,我們感覺自己一塌糊涂。
但是,你知道嗎?這些都不是事實,或者說都不是完整的、真實的你。
你的存在,有暗淡的部分。
但是也一定有閃閃發亮的東西,不要因為一時的不順,就把發光的自己湮滅掉。
學會在不順的時候,去找到自己發光的部分,讓它給你力量,給你滋養。
說回抑郁癥的故事。
和母親的對話之后,我在第二天恢復了之前的跑步習慣,每天堅持跑5—10公里。
最開始很艱難,有的時候情緒并不是很好,但我還是強迫自己去堅持跑步。
有過跑步經驗的人可能會知道,跑步之后,我們會變得很輕松,心情也會變得愉悅。
通過持續不斷地堅持,我的狀態確實發生了變化。
我開始恢復了積極的視角、開始有了與這個世界發生連接的意愿……
想要活出理想的自我,你總得去做點什么。
哪怕只是每天堅持40分鐘的運動,每天背誦30個單詞,每天堅持讀10頁書……總之,去做點什么。
它或許不會讓你的生活馬上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但是至少,你比昨天更好了一點,你離理想的自我又進了一步。
人生那么長,不要急,也不要慌。
但是終歸是要開始。
開始一點點地努力,開始去愛不完美的自己。
當你能夠越來越接納自己,越來越喜歡自己,才會愿意試著從自己內心封閉的小世界走出去。
也會愿意主動連接外面的世界,走入真正親密的關系。
版權說明:文章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作者所有,由整理編輯。
如今的你
是否由于工作、時間、物質
人際關系等多方 壓力
飽受精神、情緒 和身體上的困擾
你是否在尋找這樣一個
簡單 快速有效
可以幫助自己擺脫負面情緒
釋放 壓抑 疲憊
回歸內心平靜的方法
馬嘉瞳老師正念療愈課程
重新整合生命
撫平創傷、壓力和焦慮
重塑身心健康
(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報名開啟療愈之旅)
推薦閱讀
【時事探索】 小八卦!【最新研究】 再上新,劉慈欣授權,全球漫畫大神改編,中國科幻,太燃燃燃了!【最新評論】 貓咪為什么喜歡用身子蹭主人,貓咪想暗示主人這些